幽默见历史

来源:俄罗斯华人网 日期:2009-03-24

俄国人有幽默感,而且把幽默感看作一个人心灵健康的标志。如果得到“此人不懂幽默”的评价,就如同文革期间被贴上“此人不懂马列”的标签一样可悲。俄国人喜欢与有幽默感的人交往,不论是我在新闻界的朋友,还是莫斯科分社的俄罗斯清洁工,无一例外。不过,俄国的幽默,特别是在苏联时代,往往带有浓重的社会政治色彩,与欧美其他国家的幽默有很大差异。

莫斯科市中心有一栋结构古怪的大旅社,北侧正对红场,高10层,东侧面向练马厅广场,高16层,西北两侧都只有6层。曾长期在苏联学艺的指挥家李德伦先生对记者道出了个中奥妙。1930年,决定建造“莫斯科饭店”时,建筑师休谢夫设计了两个正门方案,一个面向“世界革命的心脏”红场,另一个朝着全市最大的广场练马厅广场。由于这是苏维埃政权时代建造的第一座大饭店,“兹事体大”,将两个方案报请领袖定夺。日理万机的斯大林看都没看,就在两个方案上都签了名,于是这栋古怪楼就应运而生。此说不知是事实还是幽默?

1937年流传最广的黑色幽默是:内务人民委员部(克格勃前身)一干部路遇小学时的班主任:“老师,干嘛愁容满面?也许我能帮忙?”“这事你那个部门无能为力。那天在课上我问彼得罗娃,《叶夫根尼・奥涅金》是谁写的,她说:‘不是我。’又问伊万诺夫和西多罗夫,也说‘不是我’。这样的学生,我能不发愁吗……”第二天早上,老师接到电话:“您放心,仨小子全招了,承认《叶夫根尼・奥涅金》是他们写的。”时值肃反,人人自危。

记者70年代首次到苏联工作时,政治幽默大行其道。克格勃依然是主题之一:“莫斯科哪个地方最高?”“当然是533米的奥斯坦金诺电视塔了!”“不,是卢卞卡广场上克格勃大楼的地下室。从那儿能看清全国每个角落的动向。”

当时苏式计划经济的弊病逐渐显现,被老百姓讽刺得淋漓尽致:红场阅兵。依次出场的有装甲车、坦克、自行火炮、战术导弹、中程导弹、战略核导弹、破坏力一件比一件大。最后上场的是两个夹公文包、戴眼镜的小矮个。勃列日涅夫问:“破坏力竟然超过洲际导弹,是什么人?”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:“不是我的人。”乌斯季诺夫:“也不是国防部的人。”这时愁眉苦脸的柯西金总理开口了:“是国家计委的……” 还有一则。市长在马路上看到两个工人,一个在前面挖坑,另一个把土往回填。市长生气了:“干吗瞎折腾!”“我们是3人植树队,我刨坑,伊万诺夫放树苗,西多罗夫管填土。今天伊万诺夫没来,我们照样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。”

当时已经是勃列日涅夫当政后期,有关他的幽默特别多。尼克松访苏时,得意洋洋地吹嘘美国民主:“我们美国实行言论自由。你可以站到白宫前骂尼克松是王八蛋,保证没人抓你。”老勃不动声色地回敬:“我们苏联也实行言论自由。你可以站到克里姆林宫前骂尼克松是王八蛋,保证没人抓你。”

勃列日涅夫的文章言论特多,隔三岔五就有新作问世,据说多由写作班子捉刀代笔。苏联人又幽了他一默:有关勃列日涅夫生涯的3本自传体小册子出版后,苏联报刊一片赞扬声。勃在政治局会议上说:“同志们都说我那3 本书写得好,给我弄一套,我也读一读。”

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实行“休克疗法”,经济滑坡,生活水平急剧下降。一则幽默应运而生: 城墙倒塌,有人被压。美国人、日本人和俄国人赶来救援。美国人:“OK!来两箱可乐,两打汉堡包,挖掘机、推土机、铲运机、翻斗车各5台,我指挥,你们干!”日本人噼里啪啦按了一通计算机:“机器的不要,劳力的干活!22.55个劳力、2.44个工作日,活人的救出!”“休克疗法之父”盖达尔:“好办,我们从墙这边拽他们的胳膊,你们从墙那边拉他们的腿,人不就出来了!”

俄罗斯搞新闻自由化,传媒除了后台财团不敢得罪外,想骂谁就骂谁,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。独立电视台每周一期的“木偶”节日,演员套上夸大俄政界要人面部特征但其丑无比的橡皮面具,把当前政坛大事改编成苏联著名影片或文学作品的情节,针砭时弊。在这些节目里,叶利钦嗓音低沉嘶哑,三句话必出口头禅“懂不懂”;别列佐夫斯基的磕巴、列别德的颐指气使、日里诺夫斯基的气急败坏、戈尔巴乔夫的喋喋不休,都演得惟妙惟肖。 政治问题可以开门见山,社会现象更是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。从财大气粗、脑满肠肥的暴发户“新俄罗斯人”到见钱眼开的贪官污吏,无不成为讽刺的主角。

厚礼

某海关领导生日将至,下级为送礼绞尽脑汁。送辆奥迪8型?人家奔驰600型就有两辆;送一套4居室?人家在迈阿密、卡普里和加那利群岛都有别墅……最后一个聪明人出了个好主意:请他老人家生日那天在进口申报处连值3个班!

“好极了!!!”

“新俄罗斯人”驾着丰田吉普撞到马车上,干草撒一了地,赶车的老头栽进了沟里,马趴在地上痛苦地抽搐。“新俄罗斯人”跳下车,掏出枪,对着马耳朵就是一枪。“老头!你怎么样?”“好极了!!!好极了!!!您这一撞,我病全好了!!!”

“我给你换一头”

“新俄罗斯人”开车轧死了老乡一头猪。“你别嚷!我给你换一头!”老乡仔细打量了他一会:“要论份量倒也差不离……”

履历

1917年在莫斯科卢卞卡广场,沙俄宪兵彼得罗夫逮捕了革命者伊万诺夫。同年二月革命后,革命者伊万诺夫出狱,十月革命后,成为肃反机构“契卡”干部,逮捕了沙俄宪兵彼得罗夫。1937年斯大林肃反,“契卡”伊万诺夫入狱,成了沙俄宪兵彼得罗夫的同室难友。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,伊万诺夫被甄别出狱,当了“克格勃”中层领导。1991年“八月事变”后,彼得罗夫出狱,开公司,当老板;伊万诺夫被解除职务,在卢卞卡广场摆摊卖馅饼。彼得罗夫跳下“宝马”车,买了两张馅饼,给了100美元:“兄弟啊,为了赢得卖馅饼的权利去推翻沙皇老爷子,犯得着吗……”

还有什么比历史笑话更沉重更苦涩?

    A+
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